“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
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 |
C.哲学产生于自然科学 |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经过三十多年、多种分配方式的改革,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对于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它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据此回答“生财”之道的根本在于()
A.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 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
下列观点与右面漫画《中国腾飞,坚强保证》的寓意一致的是()
A.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 | B.税收为国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
C.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 D.依法纳税是我国税收的基本特征 |
加强保护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的意识,要求公民()
①对税收的使用有知情权②对税收的使用具有直接决定权
③对税收的使用有监督权④有权决定纳税的税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中央财政收支形势紧张的情况下,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高达7 284、63亿元,增加1 653、34亿元,增长了29、4%。这反映出()
A.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越多越好 |
B.经济发展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 |
C.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D.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