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
| B.在功能上,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 C.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的优点之一是不发生排斥反应 |
| 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 |
以下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4 |
| B.乙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 |
| C.丙图中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的基因型相同 |
| D.丁图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②④过程分别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
| B.①②③过程均可在细胞核中进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细胞内 |
|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 |
|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 占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 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
|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 C + G ) /( A + T )为 3 : 2 |
| C.若 ①处后T变为 A ,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变化 |
| 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15N 的DNA分子占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