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各图
图A:根据下列数据,确定城市位置和气候类型,并回答:有甲、乙、丙三个城市,
甲位于77013′E,28040′N,乙位于31015′E,30013′N,丙位于121026′E,31012′N
据此判断图中三个城市的位置:
(1)甲的代码是 ,乙的代码是 ,丙的代码是 。
(2)三个城市所处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较大,说明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B回答:
(3)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是 (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 气候类型区(1 分)。
(4)图C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5)图D中该岛的气候类型Ⅰ为__ __ __气候,Ⅱ为___ 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______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该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降水丰沛。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图中甲岛是太平洋中部的一个火山岛,经济以农业为主,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工业。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
材料2:2008年该岛甘蔗每公顷产量为45.89吨,我国为71.23吨;2010年,我国需要进口177万吨食糖,预计将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利用我国甘蔗的种植技术和甲岛所在国政府合作,在甲岛投资种植甘蔗。
(1)比较N、S两城市冬半年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简要分析该岛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自然原因。
(3)分析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的主要原因。
(4)分析我国蔗糖进口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是:2010年全国大陆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基本上完成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转变。
材料2: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材料3: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从现在起到2010年,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黄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治理要初见成效。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政府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战略?这一战略有哪些基本要求?
(2)当前,我国面临着哪些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形势、环境形势?
(3)面对这些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继续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读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0%的土地因人类活动而产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亿吨。全世界每年在运输过程中遗撒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数百万吨,还有很多的各种垃圾。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约有230亿吨,较20世纪初期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CO2和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在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
(1)分析说明图中下列字母反映的环境问题: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世界和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世界和我国均有大面积地区形成酸雨,其主要原因有()
A.工业排放废气 | B.汽车排放尾气 |
C.建筑工地扬尘 | D.家庭炉灶排放的气体 |
(4)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什么?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B区北部以________________(山脉)为界,东部以青藏高原东缘(大致3000米等高线)为界;A区与C区大致以__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哪个自然区?简要说明该区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
(4)从气候和农业活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A、B、C三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选考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一个野外考察小组考察了图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保加利亚皮林国家公园。小组成员发现该公园内花岗岩、大理岩、喀斯特地貌等随处可见。
材料二:河港是设置在河流沿岸的港口,水深和泥沙淤积是河港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1)描述图中M半岛的地形特征。
(2)指出一年内甲地日出时间早于乙地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3)从水深和泥沙淤积角度,分析丙地河港建设选址南岸的自然原因。
(4)推测皮林国家公园内花岗岩、大理岩和喀斯特地貌等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