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
|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
|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
| D.有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
下图的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⑷>⑵>⑴>⑶ | B.⑵>⑴>⑶>⑷ |
| C.⑷>⑵>⑶>⑴ | D.⑶>⑵>⑷>⑴ |
在下图装置中,若通电一段时间后乙装置左侧电极质量增加,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丙
| A.当甲装置中共产生标准状况下4.48 L气体时,Cu电极上质量增加43.2g |
| B.电解过程中装置丙的pH无变化 |
| C.向甲中通人适量的HCl气体,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
| D.乙中左侧电极反应式:Cu2++2e-=Cu |
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和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极产物一定是Cl2,阴极产物一定是Cu |
| B.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
| C.整个过程中阳极先产生Cl2,后产生O2 |
| D.CD段表示阳极上OH-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产生了H+,故pH减小 |
如图是一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负极反应为:2Fe2+-2e- 2Fe3+ |
| B.当有6.02×1023电子转移时,Fe电极减少56g |
| C.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D.盐桥中K+移向FeCl3溶液 |
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试管中的现象是
| A.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
|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
|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 D.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