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2004年5月4日)
青春作伴,激情飞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放歌四海,奉献爱心,播洒希望,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诞生85周年。
材料二: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2004年4月30日)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又有15名优秀青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们中有志愿到西部支教的志愿者;有勇于开拓创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锐意进取的青年企业家。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你知道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吗?
(2)材料二中提到的15名优秀青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岗位,却在同唱一首“青春之歌”,请你说说“青春之歌”的“主旋律”是什么?
(3)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去唱好这首“青春之歌”?
阅读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记述材料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英勇地投入战斗,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到六七万人,使上海内外,交通断绝。
请回答:(1)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初,斗争力量有什么变化?
(2)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初,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
(3)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传单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口号
(1)这些传单和口号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出现的?
(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是什么口号?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为了救国,传统不断遭受批判、遭受毁灭;而为了激发爱国热情,传统又不断被神话、被夸张,让人爱得不着边际、不实在。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爱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爱的,真的少得可怜,我们甚至都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多爱自己一些……
材料二:爱国,救国的动力;救国,新文化的目标;最后,当我们再也无法高举我们的民族标志——传统文化之时,我们发现存亡的危机仍然时刻存在。新文化,能给出一个爱国的理由吗?新文化,究竟在救国还是在卖国?如果,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一直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放弃来标榜新的文化,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消化的西方各种思潮来充饥、以填补人文生活中形成的空白,那么,我们必须像崔健呼喊的那样:从头再来!
材料三: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真答复。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
请回答: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
你怎么看待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赢得多数人的赞许”。用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举出实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材料二:“吾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语,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回答:“共和招牌”的全称是什么?谁在执掌权力?国会大部分议员的出身如何?
“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
陈独秀要“诚心巩固”的“共和国体”指什么?
材料二的局限性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