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 1949年开国大典 图2 1956年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图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4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图3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各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
(4)简述图4中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背景。在这以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从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成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有个学生学完隋唐时期的历史说:“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用人方面的有关史实,论证你的关点。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窕侍郎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人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 指谁?
(2)材料一所说的机构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提到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文化专制现象?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什么文化专制现象?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明朝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水
平。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李老师在帮助学生复习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设
计,请你一起来完成设计内容。
【历史线索篇】
⑴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涉及的是哪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其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和谐盛世篇】
⑵①在首尾将近300年的大唐王朝,分别出现了“治世”和“盛世”的局面。请你写出其名称及开创者。
②比较两位皇帝在位时实行的政治措施,你认为这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什么?
【民族关系篇】
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也为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①唐朝和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②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1分)
③元朝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元朝时期形成
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1分)
【学习收获篇】
⑷通过这两单元的学习,从学史方法的角度和认识历史的角度谈谈你的收获。(2分)
【学以致用篇】
⑸请你仿照此题形式,提出一个不同的主题并设计至少一个问题。(1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宋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分析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对当时的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⑶材料二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
⑷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2分)
⑸你觉得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⑴张三出生在何地?
⑵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⑶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你如何看待当时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
⑷举例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
⑸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来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