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请写出材料一中军事集团的名称。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是怎样被打破的?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三 (见图)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南宋和金的对峙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统一王朝。《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明朝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

发表,2009年3月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请回答:

(1)上面所示两位人物谁是明朝的建立者?写出姓名!
(2)明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专制统治?
(3)通过对明朝历史的学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最突出的
时代特色是什么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秦王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 材料二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1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2分)
(3) 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行政制度的评价?(1分) 什么机构的设置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分)
(4)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一例清政府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2分)
(5)读史明智。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4分)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四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4)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五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5)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民族关系与国家发展】(9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2分)
(2)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该地区最初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始于什么官职的设立?(1分)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分)
(3)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1分)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材料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___居当时世界首位。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3)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