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境内地层深处有食盐水。为了把地下食盐水取出来,古人发明了卓筒井。卓筒井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如图甲所示。卓筒井的钻探原理是通过如下图乙所示的装置,使钻头一起一落上下运动,连续不断,即可将井中岩石击碎,然后再用专用工具将井中泥沙、碎石取出,直至打到食盐水层。卓筒井一般深约100m,井口直径10~12cm,为了防止井壁坍塌,古人用一种粗如碗口大小的竹子,将竹节淘空,筒筒相连,插入井中,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取食盐水时,将钻头换成取水桶,放入井底,将食盐水装满,再扳起花车,食盐水便取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井时,为了增强击碎岩石的效果,钻头的质量取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好?简要说明理由。
(2)“花车”属于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使用它提升重物时的优点是 。
(3)把食盐水变成盐主要经过“晒”和“煎”两个过程。“晒”是通过太阳的晒提高食盐水的浓度,“煎”是将晒过的食盐水放入锅中,经加热获取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晒”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
| B.“晒”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
| C.“晒”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升华,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
| D.“晒”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都是汽化 |
(4)若工人把总质量为10kg盛满食盐水的桶从100m深的井底匀速提升到地面,所用时间为200s,在此提升过程中的效率为50%,求该工人做功的功率。(g取10N/kg)(写出计算过程)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⑴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⑵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提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
|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
⑶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从文中找出一个有关光学方面物理知识的句子填入横线:
(2)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 现象或情景 |
现在形成解释 |
| 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 |
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
| 在潮湿的天气,当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 |
|
| 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 |
阅读短文并回答。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有。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
用手执纸盒,让弹性片在书页上刮动(选用纸页较厚实的书),可以听到弹性薄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视为弹性片每滑过一页便振动一次,当弹性薄片迅速在书页上刮动时,可以听到“吱……吱……”尖脆响声(音调高),这是由于______产生的;当慢慢地在书上刮动时,则听到“晰……,晰……”的低沉响声(音调低),这是由于______产生的.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是由______。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