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种群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图2中d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若a固定的能量不变,d减少,则c可利用的能量___________。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 kJ。
(3)图2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______。
(4)据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体。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和
,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
、__________和。
(2)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主要利用的能源是。
(3)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
由李建远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卵子去核的过程中,李建远教授采用三维立体偏震光纺锤体成像系统,对核DNA精确定位后,再用微激光主要对卵子的第一屏障打孔,才能精确剔除卵子细胞核。这一屏障是指 ( )
A.卵细胞膜 B.透明带 C.核膜
(2)在培养皮肤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时,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目的是。培养过程中除了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外,为了防止污染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3)通过克隆胚胎进而用其衍生而来的器官取代患者病变的器官,就会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根本原因是。
(4)获得目的基因后可采用技术进行扩增。大部分物种的基因能拼接在一起,是因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植物细胞,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从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诞生,至今全球试管婴儿数量已达到400万。从克隆羊“多利”诞生,至今已成功克隆了多种动物。请分析回答试管婴儿与克隆技术的有关问题:
(1)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中均会用到的生物技术有、。
(2)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3)培育试管婴儿时,可通过给母体注射增加排卵数量,从父亲体内获得的精子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完成受精作用。
(4)克隆动物时,将甲个体的细胞核移入乙个体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由重组细胞培育成个体丙,则个体丙的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列举一例克隆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如下图(以牛胚胎移植为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对供体母牛、供体公牛的要求是。
(2)同期发情处理的方法是,冲卵中的“卵”是指。
(3)受精有关过程有:①第一次卵裂开始,②释放第二极体,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⑤雌、雄原核的形成,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其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受精的标志是。
(4)若供体母牛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可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加速遗传改良进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
②用于核移植的体细胞一般选用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
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基础是。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上培养,目的是。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