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如图,回眸——外交家的风采
 
(1)请你写出图片所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①              
②             
③                      
展区二:反省——       
(2)根据提示,填写完成表格。

条约
背景
影响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请为展区二确定一个主题。
展区三:展望——发展中的外交
【时事链接】  2012年5月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抵达旧金山,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梁光烈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时强调,中美关系过去4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中美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4)中美关系40年的发展历史从哪一事件开始?
(5)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将一如既往的遵循什么原则?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汉与欧洲的往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俄国这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3)面对材料中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请填充下表空白处:

历程
探索的主要内容
革命
道路
苏联(俄):以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发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经济建
设道路
苏联:继列宁的探索之后,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了,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通过,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共十五大上,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终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中“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中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你认为太宗皇帝是通过完善什么制度“赚得英雄尽白头”的?该制度最终废除于何时?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学校任教。
(3)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该事件对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 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下,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批思想活跃的教授。北大各种社团、刊物风起云涌,对全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为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4)材料中所提到的几位教授是当时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是指什么运动?
材料五新华社北京2011年2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世界近代史上,欧美各国普遍经历了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欧美各国在近代史上颁布的有关制度创新的文献资料。
(2)简述17~19世纪,欧美各国制度创新的共同背景。
(3)结合欧美各国在近代史上颁布的有关制度创新文献,概括欧美各国建立的新制度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人类历史在工业化进程导致出现的什么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一(图中之人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漫画二(中间的人是西欧诸国,导弹分别代表美苏)
(1)漫画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针对漫画二中的形势,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