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黄山听雨
熊召政
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雨是越下越浓了。
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
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愈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理出作者对于黄山之雨的情感变化过程。
文章第三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2)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同行的朋友希望雨停,我则希望雨永远落下去,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希望呢?试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人生风雨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
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
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
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你的领导说的事。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
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到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摘自《新华网》2014-12-23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 |
B.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 |
C.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并且谣言流传的时间也比传统社会长了许多。 |
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以免被其绑架。 |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微信社交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微信社交中不被强关系绑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李白是唐代诗坛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描写山水景色,而是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心中的诗情幻化成绮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②李白的山水诗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以种种瑰丽奇异的想象,制造出一个虚拟的理想世界,抒发蓬勃的激情。如他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因梦而游,飘然而至,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意境的描绘,全无刻意安排的迹象。这就是李白的山水诗,情从诗中自然喷发。
③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难》中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为了显示蜀道的高耸,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又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白情不自禁地咏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它不同于喧嚣的人世,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离名利的纷繁,洗去凡俗的污垢,超脱了世俗功利。诗中的自然山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注】窅(yǎo):深远。概括第③段所谈的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并说明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清代评论家赵翼评李白的诗歌“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你读过的李白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用生命铸就利剑
——航空工业英模罗阳注追记
2012年11月24日,一架歼-15战机以300千米时速,电闪雷鸣般从蓝天间俯冲而下,在阻拦索的作用下,稳稳地停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甲板上。随后,飞机又滑行至起飞位,全速冲向舰艏滑跃甲板,再次腾空而起。歼-15战机的一落一起,实现了中国空军由陆地向海洋的飞跃。
“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非常欣慰。”这是罗阳在歼-15成功起落后,和妻子的最后一次通话。
2012年11月17日晚,罗阳从珠海出差飞回沈阳。看着他满脸疲惫的样子,司机建议:“要不要回家休息一晚,明早再赶去?”思量片刻,罗阳还是决定直接去几百公里外的某机场——即将执行航母起降飞行任务的歼-15舰载机停在那里。一闪念间,他错过了最后一次回家的机会。
夜黑如墨,车轮滚滚,罗阳星夜兼程……
到达目的地,已是次日零时30分。罗阳放下行李,便找来科研人员,逐架了解即将执行任务的歼-15飞机状况。舰载机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作为歼-15舰载机研制总指挥,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早上7时,罗阳再次出发,乘直升飞机登上“辽宁舰”。在航母上,他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分析飞机状态。
紧张,等待;忙碌,等待……
11月24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终于到来。呼啸而来的歼-15战机,精准地降落在航母飞行甲板上。
刹那间,罗阳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泪水是喜悦,是自豪——航空报国是他30年的梦想。这一天16时,罗阳才顾上给妻子打个电话。妻子并不知道,此时罗阳正强忍着心脏的病痛,这次通话居然成了他们夫妻的诀别。
11月25日上午9时,“辽宁舰”凯旋靠港。12时48分,来不及拥抱等他凯旋的战友,来不及再看一眼机场里那整装待发的战机,为航空报国付出30年心血的罗阳,如星陨落。
从1982年毕业开始参与歼-8Ⅱ战斗机的设计研发,到2012年担任歼-15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总指挥,整整30年,罗阳用自己的生命托举起航空报国的梦想,矢志不渝。
真正的大国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强大的海军离不开先进的航母,先进的航母离不开一流的舰载机。然而,舰载机绝非普通战机的改装版,它对技术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仅以起降为例,在陆地上,普通战机起降有效长度在300米左右;而在航母上,阻拦索的有效作用区间仅为36米×6米。
研制舰载机,中国是一张白纸,没有经验,更因为航空制造大国的封锁,关键技术无处借鉴。当“辽宁舰”入列时,外媒预测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要1年半。时间短,任务重,难度高,可罗阳却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仅仅两个多月,最为关键的舰载机起降试验就获得成功。奇迹的背后,是千千万万航空人的奋斗,更是罗阳对自己健康乃至生命的透支。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他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最后,更是每天工作20个小时。罗阳率领他的团队创造了航空工业的“中国速度”。罗阳生前常说:“缩小和发达国家航空技术的差距,没别的办法,就是奋力追!”这种紧迫感、使命感,不仅体现在研发歼-15的过程中,更是伴随了罗阳30年的航空生涯。
1978年罗阳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课堂上第一次听到“航母”与“舰载机”,听到教授的比喻:“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的话,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也就是在那个时刻,罗阳树立起“航空报国”的梦想。
1982年罗阳大学毕业,正赶上国家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周围很多人纷纷“跳槽”“下海”。罗阳却始终坚守在寂寞的航空岗位上,在沈阳所一干就是20年。从设计飞机到制造飞机,执着的罗阳,终于等来了中国航空发展的春天。2007年,年富力强的罗阳成为沈飞公司的“掌门人”。上任伊始,罗阳曾这样表白:“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口号,我对自己的要求是8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罗阳担任沈飞“掌门人”的5年里,实现了5个型号首飞;每年为客户交付的战斗机从最初的4架猛增至近百架。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为实现航空报国梦,罗阳奋斗了30年,用自己的生命为共和国的“蓝天长城”铸造了一把利剑!
【注】罗阳(1961.6.29-2012.11.25),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心脏病,在工作岗位上殉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高度赞扬罗阳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2012年12月5日,国务院追授罗阳同志为“航空工业英模”。这篇通讯的题目是《用生命铸就利剑》,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这个题目的含义。
罗阳航空报国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相信你也是其中的一位。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表达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1)请你为纪念罗阳写一副对联。(30字以内为宜)
【样例】上联:战鹰展翅九万里,生命铸就利剑
下联:航空报国三十年,浩气长留人间
(2)罗阳已被评选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以“如果你没有离开”为开头,也为罗阳写一段颁奖词。(60字以内为宜)
如果你没有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