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命名 |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
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 |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 |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
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 |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徙衽以从阴() ②及至暮()翻译: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划线的词:
①战于长勺() ②既克()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文言文阅读。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选文中划线的词。
(1)食:(2)尽:用竖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文中揭示千里马不能发挥才能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乔山人善琴
清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尝得异人传授尝:(2)以弹絮为业业:用现代汉语下面的句子。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本文也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会宾客大宴会:(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
C.虽人有百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D.妇拍而呜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