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仍不外乎机括之牵引,轮凿之相推相压,一动而全体俱动,其形象固显然可见,其理与法亦确然可解。惟其先华洋隔绝,虽中土机巧之士,莫由凿空而谈,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覆。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和铁甲军舰,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l905年3月,“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江南船坞专营造船。民国成立后,江南船坞更名为江南造船所,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1918年,其承造美国政府的4艘万吨级木甲运输舰,两年后完工交货。这是中国造船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又是工业发达国家的首次政府订货,引起广泛重视,中外报刊竞相报道。其中《东方杂志》特别指出:“从前中国所需军舰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由此,江南造船所在造船数量、吨位等几个方面,均超过了当时在上海造船业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然而好景不长,l938年,被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
——王国慧《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今昔》
材料三 1949年江南造船所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l960年,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建成下水。1962年,中国第一台12000吨锻造水压机制造成功更是设计人员在一无资料、二无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在世界万吨级水压机制造中亦属首创。……改革开放以来,船厂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其开发建造的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标志性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船厂改革步伐明显加快。l994年,率先成为全国l00家大中型企业首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监交易所上市。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江南造船厂的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排头兵。
——摘编自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造船所)的历史功绩。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江南造船所(厂)长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12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4分)
社会转型中的创新能给国家带来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的语境中指的是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及财产权,这些是最基本的权利……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被用作思想工具,有力地讨伐不公正,直接促进了人类的自我解放……人类作为自然的道德维护者,在哲学定义上应当维护其他物种的自然权利。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不可思议之政治也,何也?……美国大统领(总统)之性质,其最与他国首领相径庭者有一焉,则在平时其权力甚小,其战时权力甚大是也……盖在平时,国内行政大部分之权,在各省政府……亦大率由立法部(即参众两院)之法律所规定,故行政部(即总统所属)无自由行动之余地。……若一旦与外国宣战,或国中内乱起,则大总统据其总督海陆军之权,且实行其效忠法律之义务,可以将一切权利悉尽掌握中……美国大统领多庸才,而非常之才居其位者甚稀焉……此实我异邦人最不可解之问题也。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新大陆游记》
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然权利”在欧洲早期文明中有何体现?这种思想对英国17、18世纪的政治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我辈一帮人最不可解之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民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之后为确保这一转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前20年作了哪些努力?
南京成功取得2014年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同时,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南京。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最终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两场战争?
(2)近代史上,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确立了农民政权。这一政权的纲领是什么?该政权在南京颁布了代表中国近代化方向的新方案是什么?(2)
(3)武昌起义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随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宪法文件在国民权利方面是如何规定的?性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五四运动在革命性质和意义上都更进一步,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三幅图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图一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云南代表
图二 廖承志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
图三 拉萨各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进一步健全法制,特别要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
------中新社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取得的成就。(3分)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性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总理的工作报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民主政治的特征,并指出其根本目的。(3分)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