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可允许的程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的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别
总人口(万)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3600
75%
 25%
俄国(1851年)
5900
93%
 7%
美国(1850年)
2300
87%
13%

材料三:1931年后民族资本企业遭受挫折状况
这一时期,丝织业由1928年的二万三千五百三十四部丝车减为1935年的七千六百八十六部,上海的卷烟厂由1928年的九十四家减为1935年的四十四家,全国火柴厂由1928年的一百八十余家减为1932年的六十九家,江苏的面粉厂由1921年的四十四家减为1931年的二十八家。中国纱厂的厂数和纱绽虽有所增加,但开工率则下降,停工纱锭最高达一百五十九万多锭,占设备一半以上。民族工业的营业额,如以1930年为100,则1933年棉纱为35,针织为50,面粉为50,机器为73,染织、卷烟、橡胶为80.1934年,十六个民族工业部门中,停工率达15%的有伞、化妆品,达25%的有纺纱、橡胶,达30%的有水泥、制帽,达35%的有榨油,达40%的有涂料、染色、罐头,达45%的有电气、印刷、制药,达50%的有牙刷、热水瓶、而缫丝业停工率达80%。1923年至1936年十四年间,华商纱厂停工清理者有十三家,出售者有二十五家,破产归债权人接管者有十五家,出租改组者有三十三家。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亚当·斯密的“停滞”论,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由。
(2)结合材料二,说明19世纪前期英国与法、俄、美等国城市化发展有何不同。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在旧中国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古罗马的历史遗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一 列强“各国内也有与我们有仇的,也有与我们无仇的”,“我们要杀洋人,当杀那千军万马的洋人,不要杀那些无用的洋人。”
――引自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一旦开战,“在两军阵前,有进无退,巴不得把他杀尽,洋兵以外的洋人,一概不伤他。洋兵若是降了擒了,也不杀害”,也“不能灭洋人的国”。面对洋人,“越恨他,越要学他,越能报他,不学断不能报”,“即如他的枪能打三四里,一分时能发十余响,鸟枪只能打十余丈,数分时只能发一响,不学他的枪炮,能打得倒他吗?”
――引自陈天华《警世钟》
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陈天华对“洋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与义和团运动相比,陈天华对洋人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一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3384088
11094775
—7706687
1918年
10080756
947420
+9133326
1922年
663290
18059756
—11427466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一般认为,近代化进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机器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纵观我国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
(1).以辛亥革命为例,分析说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近代化所作的探索。
(2).试就中国的近代化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全书》
“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辍耕录》
材料二中国近代,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出席了会议。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  
  ——《中国妇女的状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提取妇女在古代社会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妇女解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表现,并概括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