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设计(如图):
根据以上思路,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实验提示:癌细胞能连续培养,但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1)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2)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甲瓶中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基本无变化 |
|
|
|
|
|
|
调控基因的表达需要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 |
20世纪40年代末,某地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政府从70年代开始采取积极的植被恢复措施。主要方法是大面积飞播云南松种子,实施封山育林。从外表上看,这些恢复起来的植被覆盖很好,曾经被视为我国植被恢复成功的典范。但实际上却是“绿色沙漠”的例证.“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人工树林,其构成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且十分密集,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表植被。为什么称之为“绿色沙漠”,请你说明理由: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I.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三种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预期结呆和结论:
(1)若F2中表现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
(2)若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则说明。
(3)若F2中雌和雄=2∶1,则说明。
Ⅱ.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如右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右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2)请选择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通过交配,来判断左旋椎实螺是否是纯合子。(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3)Fl自交后代全都表现为“右旋螺”,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如何再进一步做实验加以验证?
下列是某种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B、c中,A具有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物质a是。
(2)激素受体一般位于细胞膜上,但是图中激素的受体却位于细胞内,请推测生长激素的受体应该位于。
(3)细胞质受体、细胞核受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细胞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导致细胞质受体与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4)d与e在细胞中存在的主要部位分别是。若物质e导入其他高等动物细胞中,结果高等动物细胞中也能合成相同物质f,这一现象说明。
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市在马尾松林中种植桉树,林中还有食虫鸟与植食昆虫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马尾松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假如该马尾松林的管理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马尾松林的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马尾松林中生物将成为优势种。要统计马尾松林中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
(2)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桉树和马尾松,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交替种植,则桉树正常生长,而马尾松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被杀死.人们进一步设想可能是桉树根部形成的分泌物具有抑制马尾松的生长或杀死马尾松作用,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来验证这一设想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马尾松幼苗、桉树幼苗、完全培养液(甲)、培养过桉树的营养液(乙)、不完全培养液(丙)、蒸馏水和实验容器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将长势相同的幼苗平均分为A、B两组。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预期和结论:
。
(3)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请用文字、箭头和其他所需的符号建构一个该生态系统稳态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所涉及的主要生物有:马尾松、食虫鸟与植食昆虫)。
为探究
和
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1%NaCl溶液(mL) |
1 |
|||
1% CuSO4溶液(mL) |
1 |
|||
1% Na2SO4溶液(mL) |
1 |
|||
蒸馏水(mL) |
1 |
|||
pH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