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一个骄傲的背影
戚祥浩
⑴他是那种连一阵风都能吹走的小老头。工地还没开工,他便三番五次地找到我,还打来了村里的特困证明,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一样活儿干。我拗不过他,只好将负责看管搅拌机的差事交给他。
⑵他对我连声道谢,然后,扭头跑回村子。那时,我正打算向他介绍搅拌机的操作方法,他居然不听我一声解说,就走掉了。正在我气恼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身后还拖着个脸蛋红红的小男孩。他老远便指着我身边的搅拌机大喊:“这是爸爸要开的机器!”
⑶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蹿到搅拌机边,将整个脑袋探进搅拌机内。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声斥责孩子。孩子躲到一边后,我又开始训斥他,怎么将孩子带到工地上来,要知道工地上处处充满危险!他跟儿子一起低下了头,好半天,才嗫嚅道:“我只想让儿子开心一下,爸爸终于找到工作了!”
⑷他很快学会了怎样操作搅拌机。在搅拌机的轰鸣声中,他儿子挥舞着小手喊:“爸爸,好厉害!”他笑了,脸上的皱纹拧成一块块,还露出了蜡黄的牙齿。距离开工还有两三天,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了,拿着一块抹布,一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抠掉。我说没有必要,反正一开工就又脏了。他却嘿嘿地笑着说,他要给儿子一个惊喜:昨天还是旧机器,今天就变新了。
⑸开工那天,他竟然穿了件崭新的衣服来。启动搅拌机没多久,四处飞扬的水泥灰,就在新衣服上厚厚地蒙了一层。一转眼,他就跟其他工友没啥区别了。他显然发现了这一点,赶紧腾出一只手拍打身上的水泥灰。
⑹紧挨着工地的是一所小学,校园里的嘈杂声可以清晰地传来。每当下课铃声响起,他都情不自禁地拍得更紧促。看管搅拌机,原本挺轻松的活,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我知道他是被那只不停拍打的手累的。
⑺铃声又一次响起,工地外面传来孩子放学的嬉笑打闹声。他忽然触电般脱下衣服,使劲地甩两下,然后迅速穿回身上。他那件抖落水泥灰的衣服,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了。然后,我听见一个甜甜的童音传来:“那个穿最漂亮衣服的人,是我爸爸。”循声望去,围墙缝隙中,探着两个小脑袋,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
⑻我看见笑意漾满了他的嘴角。原来他拍打了一个上午身上的水泥灰,只想留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只想让他的儿子在小伙伴面前能多少拥有些骄傲!
⑼儿子哼着歌儿走远后,他才像忽然记起了什么似的,赶紧用另一只手去揉那只拍打衣服的手,边揉还边吁吁地喘气。我忍不住说,你儿子真可爱。他忽然间涨红了脸。他说儿子其实是抱养的,可小家伙一定要喊他爸爸,怎么教都改不了口。他又接着说:“我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以后你这边负责看管搅拌机的活都交给我做好不好,我多少要给儿子留些钱啊!”
⑽我使劲点头,那一刻,我的眼泪不可遏止地落下。
(选自《潮州日报》,文章有改动)文中的父亲做了哪几件曾令“我”不理解的事?请简要概括。
【示例】 不听“我”解说操作方法就走掉了。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他忽然触电般脱下衣服,使劲地甩两下,然后迅速穿回身上。第⑨段写道“他忽然间涨红了脸”,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涨红了脸”的原因。
下面是对文中父亲行为的两种理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请联系文章具体事例(至少两件),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种:表现了父亲对养子深深的爱。
第二种:表现了父亲对获得自身尊严的渴望。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丰富了人类生活。请根据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辨方法】认识和辨析汉字构造,熟悉它们的内涵,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请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两个字,指出其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景本月上棋采井休
(1)所选汉字: 造字方法: 。
(2)所选汉字: 造字方法: 。
【释意义】熟悉词语、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对于继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语文教师为了让我们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加班加点指导我们复习,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
(4)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A.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B.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说文体】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说、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请从“表、说、铭”中任选一种文体,并解释。
【写春联】春联是五代时由桃符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直传承至今。2016年春节来临之际,小明同学隔壁的王大爷打算自己写春联,他写好了上联“羊歌盛世方报喜”和横批“猴年吉祥”后,却怎么也写不出下联,就找小明帮忙。假如你是小明,你写的下联是: 。
【明是非】大明中学在“读经典、学国学”活动中,针对部分同学厌烦学习文言文的情况,开展了一次“中学生应不应该学习文言文”辩论活动。赞成学习文言文的同学为正方,反对学习文言文的同学为反方。请你任选一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必须用上排比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题。
骆驼一进关,清风徐徐,送来一阵阵泥土的温馨和花朵的芬芳。走出关口,豁然开朗,只见一片好风光:草坪绿得可爱,像铺上了用纯羊毛织出的最精致的绿毯子。草坪后面,是花团锦cù 的花坞,春夏秋冬四季的花都在开放。花坞前面是一道清清的小溪,它cónɡ cónɡ 潺潺地唱着欢乐的歌,流进了一个水波、银光闪闪的大湖。湖面的尽头是隐隐的青山,峰峦 起伏,像座翡cuì 的绿屏风。屏风上,点缀着无数红花,老远望过去,又像一张“万绿丛中点点红”的风景画……
(1)给上文加点的字注音。
①温馨 ②豁 然开朗③峰峦 ④点缀
(2)根据上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①花团锦cù ②cónɡ cónɡ 潺潺③水波línlín ④翡cuì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①雾和霾是自然界中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肉眼可见,常呈乳白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高山、海滨、乡村常见,城市区域较少见。霾是大量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这些微小颗粒物的直径一般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见。它们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②这些悬浮的细小颗粒物本来在各处漫无目的地飘摇散落,无意危害人类。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将它们聚集起来,终成四面“霾”伏之势,这就是雾霾的帮凶﹣逆温层。
③逆温层通常出现于对流层底层,厚度较薄,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于稳定,对流不易发生。因此,除随寒潮带来的逆温外,一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面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因此聚积,使得空气质量变得差。
④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在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⑤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⑥冬季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雾霾,便与逆温层有关。冬季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简单来说就是,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在冬季的夜间,地面向外发出大量辐射,迅速降温。而由于白天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又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近地面空气温度低,而高层空气温度高。因此,近地面的冷空气不会向高空运动,高层的暖空气也不愿意降落到地面。于是各自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垂直方向上也就减少了空气交换,这样更容易形成雾霾。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6年第9期)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雾是由近地面空气中大量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形成。
B.逆温层将悬浮的飘摇散落的细小颗粒物聚集起来,终成四面“霾”伏之势,成为了雾霾的帮凶。
C.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对城市起着保护作用。
D.冬季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冬季更容易发生雾霾。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文体结构,分别说明了“雾”、“霾”的基本特点,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B.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通过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构成霾的微小颗粒的大小,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C.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一般”可以省略,因为“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已经准确地说明了逆温层出现于对流层底层的大致距离。
D.文章按逻辑顺序展开。在介绍“雾”、“霾”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出逆温层对雾霾的促成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最后说明冬天更容易形成雾霾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中外漫画精选》精选的40多位漫画家的作品, 丰子恺的旷达淡雅、潇洒自如,张乐平的笑中有泪、悲喜交融,米谷的浑厚凝重、意蕴 ,邝飙的泼辣荒诞、令人警醒,英韬的立意不凡、运笔娴熟,方成的形神相谐、绵里藏针,夏大川的奇思妙想、情韵盎然,华君武的稚拙风趣、 ,黎青的笔锋犀利、游刃有余…… 让人感慨万端回味悠长。
①一个漫画家,既要有思想的宏阔批判的锋芒,还要有较好的速写素描思维、丰富的文学积淀与社会阅历和睿智灵动的形象思维。②久而久之,才能使画作耐人品味并逐步形成鲜明的风格。③这些大家名家的杰出成就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④如喜剧讲究进入情境烘托氛围,将笑料贯穿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相声讲究铺平垫稳三翻四抖,忌胡编乱造的馊包袱、硬噱头。⑤这些创作法则,漫画家应该是了然于心的。⑥漫画,其艺术构思常用比拟、象征、隐喻、明喻、怪诞、滑稽、幻想等手法,与喜剧、相声等创作有诸多相近相似之处。
(1)上文括号内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深湛 独具一格 都 B.不管深沉 独树一帜 还是
C.尽管 深重 独具匠心 就 D.无论深湛 独辟蹊径 都
(2)上文带序号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②①③⑥⑤④ |
B.⑤③④⑥①② |
C. ③①②⑥④⑤ |
D.⑤④③⑥①②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川菜
①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烹饪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②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个阶段。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中国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丰富。
③川菜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丰富: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种质量优异,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④川菜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良辰嫁娶、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⑤川菜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善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入四川。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⑥川菜的菜式,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高级宴会菜式,烹制复杂,工艺精湛,原料一般较多采用山珍海味,配以时令菜蔬,要求品种丰富,调味清鲜,色味并重,形态夺人,气派壮观。普通宴会菜式,要求就地取材,荤素搭配,汤菜并重,加工精细,经济实惠,朴素大方。大众便餐菜式,以烹制快速、经济实惠为特点,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菜品。家常风味菜式,要求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如回锅肉、盐煎肉、宫保肉丁、干煽牛肉丝、蒜泥白肉、肉末豌豆、过江豆花等菜式,是深受大众喜爱又是食肆餐馆和家庭大都能够烹制的菜肴。除以上四类菜式外,还有四川各地许多著名的传统民间小吃和糕点菜肴,也为川菜浓郁的地方风味增添了内容和光彩。
⑦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川菜的不断发展也使四川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选自《四川饮食文化》,略有删改)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川菜,第①段说明了 ,第②段说明了川菜的发展和历史,第③﹣⑤段说明了 ,第⑥段说明了 。
(2)本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请对第④段的结构进行简要分析。
(3)文章中提到民间小吃也为川菜浓郁的地方风味增添了内容和光彩,足见民间小吃的魅力。请你恰当第使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小吃,如燃面、凉糕、豆腐脑等,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