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阅读下面小诗《秋实》,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以“心要在焉”为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主,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年轻人历尽艰辛想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里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这块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他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的木炭。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中国著名的热带雨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看起来几个人才能合抱的粗大树干,竟然是碗口粗的藤相互攀援而成。从错杂盘绕的空隙间将头探进树心,朝上望去,空洞的树心宛如一口深井已没有树的踪影,而冲出密林树顶上争夺阳光厚爱的绿叶已经分不清是藤的还是原来树的。这是森林里的一种奇特现象,藤寄生于树生长,树却慢慢死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在一片森林里,有一棵参天大树,大树枝叶繁茂,树上住着啄木鸟和喜鹊。喜鹊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梳洗完毕,就站在树枝上高声地唱着歌,歌词几乎全是颂扬这棵参天大树的。
大树听了喜鹊的颂歌,并不沾沾自喜,反而谦虚地说:“小喜鹊,别总是夸奖我,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我的树干虽也很粗壮,很高大,但是,像我这样高大的树木还很多,都常常藏有蛀虫。”
大树的话音未落,啄木鸟从高处飞了下来,接过话头说:“大树说得对,我已经发现
了你的身上有不少蛀虫。”说着,飞到树干处,用长长的嘴敲起来。
啄木鸟又啄了一会儿,然后,用尖尖的嘴巴衔出了一个蛀虫举到喜鹊的眼前:“瞧瞧我在干什么,我是在为大树捉损害它肌体的害虫。”
大树也“呵呵”笑着说:“喜鹊呀,比起你整天只会为我唱颂歌,我还是更欢迎啄木鸟这位好医生。”
材料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