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
①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
②事实虚实由经验来判断
③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
④检验真伪需实践作标准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相比较,杨院士告诉了我们()
| A.要发展教育事业 | B.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 C.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D.要增强民族自尊心 |
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是因为()
| A.社会多元化需要弘扬大众文化 | B.文化多样化需要弘扬主旋律 |
| C.生活多层次需要弘扬民族文化 | D.经济全球化需要弘扬先进文化 |
有人重修庙宇、祠堂,不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而是为了搞封建迷信活动、光宗耀祖,这是属于
| A.落后文化 | B.腐朽文化 | C.拜金文化 | D.有益文化 |
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 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
|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是“民族的”,这表明我国的文化创新必须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 B.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
| C.具有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 |
| D.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