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jué):战斗。④沟洫(xù):沟渠。洫,田间水道。⑤甫:刚,才。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②会有土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 / 可百许头。 | B.影布 / 石上 |
C.其岸势 / 犬牙差互 | D.以 / 其境过清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明()(2)去()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彩之处。
答: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吕蒙传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①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②。蒙年十五六,窃③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④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⑤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注释】①汝南富陂:今属安徽阜阳。②山越:少数民族政权。③窃:偷偷地。④恚:生气、愤怒。⑤脱误:假如、侥幸。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窃/随当击贼 | B.窃随/当击贼 | C.窃随当/击贼 | D.窃随当击/贼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顾()(2)归()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才免遭母亲的惩罚。
答: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少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②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强忆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④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⑥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⑦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⑧吾业者,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论读书》,有删节)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④比:近。⑤惩艾:惩戒。⑥曩时:从前。⑦寻绎:反复推求。⑧败:损害。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2)主人日再食()
(3)同舍生皆被绮绣()(4)把卷无几日()与“当余之从师也”中“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戴朱缨宝饰之帽 | B.暗疏之,亦不甚失 |
C.故虽强忆之力 | D.无丝竹之乱耳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甲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选段记述了自己成年从师的和生活之苦;乙文作者认为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和“”。
名著阅读。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本段出自《水浒传》的精彩章节“”,主人公鲁达后来的绰号是。
清代评论家金圣叹说“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请结合选段内容略加分析。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狼亦黠矣:④屠暴起: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恐前后受其敌屠乃奔倚其下 |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撤屏视之 |
D.其一犬坐于前于厅事之东北角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