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恐前后受其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          
③狼亦矣:                       ④屠起: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骨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恐前后受敌屠乃奔倚
C.禽兽变诈几何哉撤屏视
D.其一犬坐厅事之东北角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乎()(2)人不知而不()
(3)不矩()(4)人不其忧()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释义
①又何间焉 (读音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读音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之” 同“小大之狱” 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臣之妻私臣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公将鼓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②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
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吴广以为然。
③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④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耕之垄上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佣者笑而应曰而庭宇芜秽
C尝与人佣耕尝闲处一室
D勤知其有清志安陵君其许寡人
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扶苏以数谏故”相同的一项是()

A.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B.吴广以为然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比较甲乙两文中人物特点,说出其异同。在刻画人物方法上,都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①________,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②________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③________。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páo xiào,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1)给材料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撺________ ②簌________
③páo xiào________
(2)选文中,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从下面所给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空缺处。(劈、剪、软、扑、搭、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给这段材料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________。
(4)上面材料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________》,小说中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形象,其中武松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是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请再举出一个英雄人物的绰号和姓名: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释盗遗布
  陈寔[注],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粱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日:“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注] 陈突(shí):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其子之曰(教诲)
B.闻自投地(不久)
C.乃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强盗)

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