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八尺有余乃重岳阳楼
B.窥镜而自其辙
C.王之甚矣重岩叠嶂,隐天
D.皆于齐而往,暮而归

对下面的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1)朝服衣冠,窥镜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1)(3)(4) B.(3)(5)(6) C.(1)(4)(5) D.(2)(3)(6)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12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fán) B清涟而不妖(zhuó) C不不枝(màn) D陶后鲜有闻(xiān)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
⑴可爱者甚⑵濯清涟而不⑶亭亭净⑷陶后有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问题(3题,共10分)
【选段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选段二】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暇甚:_______________ ②一狼其中:_______________
③屠起:_______________④扁鹊望桓侯而走: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从【文段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样的特点?从段中哪些描写句可以看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野有麦场
② 其一坐于前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久 ,目似瞑
又数刀毙
B.与厅室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鄙有二僧
C.吾欲南海,何如?
送杜少府任蜀州
D.恐前后受

屠自后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未识书具 ()(2)或以钱币之 ()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明道中,先人还家 ( )
翻译下列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 其二,从作者本人来看,“。(填原文)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不少于60字)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同席①巾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轩冕:此处指有莲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
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