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古典: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管祭祀工作的人;②舍人:手下办事人员;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解释加点字。
是吾剑 ( ) 所契者 ( )
遂饮其酒 ( ) 终亡其酒 ( )请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入水求之 | B.心之所向 |
C.数人饮之不足 | D.子安能为之足 |
请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 B.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C.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 D.数人饮之不足蛇固无足 |
翻译下列语句。
(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甲】文与【乙】文都是寓言故事,它们分别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 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①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 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 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各氏春秋•异宝》)
【注释】①抟(tuán)黍:捏成团的黄米饭。②儿子:小孩。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其所宝者异也( )(2)王数封我矣( )
(3)必无受利地( ) (4)其知弥精( )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果以美地封其子以幽阴深邃奇(张岱《于园》) |
B.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峨冠而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
C.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 |
D.其所取弥粗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根据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应当怎样正确面对取舍。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C.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邹忌采用了的方式。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乙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阅读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休祲降于天休祲:②辍耕之垄上之: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怅恨久之 |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臣本布衣 |
C.与臣而将四矣庸者笑而应曰 |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寻向所志 |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甲文中唐雎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时,以“布衣之怒”相对。表现了他的布衣精神。乙文中通过记叙陈胜与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性格特点。
请你谈谈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
【甲文】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解释加线的字。
(1)休祲降于天()(2)环堵萧然()下列加线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安陵君其许寡人 |
B.安陵君其许寡人亲旧知其如此 |
C.黔娄之妻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D.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不汲汲于富贵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主要采用来塑造人物形象;乙文则于平淡、客观的之中表现人物。
“士”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阶层,唐睢可谓是“士”的杰出代表,陶渊明则是东晋知名隐士,这两位的行事作风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1)子安得此金()(2)子其去之()
(3)即舍田子罪()(4)王贤其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
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6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