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高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②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
③直视无碍 碍___________ ④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乙总体上勾勒出富春江沿岸怎样的景色特点。(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
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乃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当涉猎()(2)蒙乃始就学()(3)即更刮目相待()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选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 | B.心理描写 | C.语言描写 | D.神态描写 |
《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天资聪慧,最终成为普通人。《孙权劝学》中的吕蒙由“吴下阿蒙”,后来令人“刮目相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②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朝:早晨。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三旦立市 (天) | B.往见伯乐 (派 ) | C.去而顾之 (离开) | D.人莫言 (没有) |
翻译句子: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舅家见之/ 借旁近与之 | B.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C.贤于材人远矣 / 受于人者不至也 | D.父利其然也 / 泯然众人矣 |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后来变成“泯然众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答),作者通过仲永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廿二日天稍和②冻风时作③ 柳条将舒未舒④ 呷浪之鳞 ⑤风力虽尚劲
⑥波色乍明⑦以游堕事⑧而此地适与余近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 | 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C.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湖中人/鸟声俱绝 |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解释下列字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茗:罍:蹇:
相同之处:选文第二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失去猫也!”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中山人予之()(2)猫善捕鼠及鸡()
(3)是非若所知也()(4)弗食鸡则已耳( )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对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想解决问题,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
B.一个人如果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