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世界自然基金会保育部门的主管苏利文表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民的生活形态和消费水准,再加上他们的原油出口,让他们成为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排行第2至第6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和新西兰;英国排名第18。
报告还指出,如果全球人类都像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人民一样浪费的话,那么地球人需要立即找到另外两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 读上面材料,完成问题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具有哪种特点( )
A.容易被破坏 | B.利用潜力大 | C.再生能力差 | D.数量是有限的 |
"生态脚印"说明了(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自然环境 |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C.地球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
D.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
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发展速度快 | B.资源消费量大 |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 D.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
读图,完成题图甲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
A.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 B.空间上的联系 | C.信息上的联系 | D.技术上的联系 |
图乙表示的是( )
A.工业的集聚 | B.工业的分散 | C.工业的信息联系 | D.工业的地域联系 |
能体现图乙现象的主要工业部门有( )
A.钢铁工业 | B.石油化工 | C.电子元器件 | D.食品加工厂 |
下图为某企业在四地生产同一种产品成本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题在四地中,距市场最近的可能是(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该企业最有可能属于( )
A.钢铁工业 | B.石化工业 | C.制糖工业 | D.棉纺工业 |
读产业集聚模式图,回答题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图中甲环节要做的工作是( )
A.新建相关生产工厂 | B.开拓市场 | C.建成基础设施 | D.运输原料和燃料 |
若该工业区以汽车工业为主,可布局的工厂有( )
A.钢铁厂 | B.化纤厂 | C.电视机厂 | D.酿造厂 |
读某市城郊农业分布模拟图,形成此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 B.市场需求 | C.地势平坦 | D.气候适宜 |
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如农谚所言,广东是“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为“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则为“立夏浸秧”。据此回答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 B.水文 | C.地形 | D.植被 |
以上现象反映农业生产具有( )
A.地域性 | B.季节性 | C.周期性 | D.差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