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了2012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我国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城镇化过程对农业人口具有巨大吸引力,当这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指出:去年,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据此回答问题。
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在小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工业产值
D.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说明(  )

A.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B.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C.城市人口拥挤,物资短缺 D.农村经济的衰败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中分别是()

A.①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②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C.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D.④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
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

下图为黄河部分河段示意图,据图中所提供的的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A、B两河段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段水量小于B河段,但水质要好于B附近河段
B.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最大,所以水量小
C.B河段径流量明显增大,因为有众多支流注入
D.B河段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排入量大,所以水质更差
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甲以水土流失为主,乙以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都以荒漠化为主

土壤盐碱化是图示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障碍,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旺盛
C.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

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

A.流域面积小
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D.水土流失严重

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M山地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均为热带草原气候
B.北为热带雨林气候,南为热带草原气候
C.均为热带沙漠气候
D.北为热带草原气候,南为热带荒漠气候

M山地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处于东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C.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D.地势低,且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地位于(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