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2006年),读表完成问题。
表中 ① ② ③ ④ 所代表省区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
| B.苏、川、陇、黑 |
| C.黑、川、陇、苏 |
| D.陇、黑、川、苏 |
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城镇人口比重 ① 比 ② 小,说明城镇人口数量 ① 比 ② 少 |
| B.耕地总面积 ① 比 ④ 小,说明适耕地面积 ① 比 ④ 小 |
| C.水资源总量 ② 比 ③ 多,说明年降水量 ② 比 ③ 大 |
| D.木材总蓄积量 ③ 比 ④ 少,说明森林覆盖率 ③ 比 ④ 低 |
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 省区的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其西部地区 |
| B.② 省区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棉产区 |
| C.③ 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可一年三熟 |
| D.④ 省区北部灌溉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
下图是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
| C.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 D.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
2010年7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中南部,日最高气温达到39℃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
| A.气旋 | B.反气旋 | C.暖锋 | D.冷锋 |
华北地区历史上多发旱灾的原因是 ( )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
| B.地形多低山丘陵 |
|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
|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
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题。
|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 粤 |
☆☆☆☆ |
☆☆☆☆ |
||
| 川 |
☆☆☆ |
|||
| 新 |
☆☆ |
☆☆☆☆ |
||
| 晋 |
☆☆☆☆ |
☆☆ |
☆ |
甲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 )
| A.台风 | B.寒潮 | C.洪涝 | D.干旱 |
乙对广东省危害小的原因是 ( )
| A.森林覆盖率高 | B.地形 |
| C.降水丰沛 | D.纬度位置 |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内陆地区朗里奇2010年4月14日遭遇30年来最严重蝗灾,大量蝗虫毁掉了很多树木和农作物。当地居民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蝗灾造成更大损失,但当地蝗灾仍十分严重,与之相联系的另一种灾害是 ( )
| A.台风 | B.寒潮 | C.干旱 | D.涝灾 |
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 |
| B.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和寒带风暴潮三种类型 |
| C.海啸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 |
| D.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