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垂直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
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
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
D.投资多,能耗大 |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上图所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 B.推广水稻种植 |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2009年中国大蒜市场价格暴涨,许多农民大蒜在2010年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由此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A.气候 | B.政策 | C.市场 | D.地形 |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读“我国东部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若在A、B、C、D四处发展小麦、乳牛、水果、花卉生产那么与字母顺序相对应的是( )
A.水果、乳牛、小麦、花卉
B. 花卉、水果、小麦、乳牛
C.乳牛、花卉、水果、小麦
D.花卉、乳牛、小麦、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