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乙图中,若将绳子剪断,物体将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由乙、丙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没的深度     关(选填“有”或“无”)。
(3)如果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可以选择图所示的          两个物体,将它们浸没在          液体中,测出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按照课本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作为配重为了降低吸管的_______,从而让它能够竖直的漂浮在液面上。小明制作密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浮力重力(大于/小于/等于)。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ρ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ρ(大于/小于/等于),h与ρ、ρ及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做了五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液体密度ρ/(g/cm-3
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h/(cm)
6.3
5.6
5
4.5
4.2


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在吸管上标出0.8、0.9、1.0、1.1、1.2刻度线(单位g/cm3)。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均匀/不均匀).
(4)通过比较实验2和3,_____(可以”“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制作完毕后,小明发现1.1和1.2两刻度线的距离较小,请提出一个方法使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使测量结果更精确。方法:____。

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是.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p=.
(3)若没有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则测量出的大气压偏;若注射器的活塞与桶壁的摩擦较大,则则测量出的大气压偏。(大/小)
(4)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8 cm2和2 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甲/乙)注射器合适。

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同学们在水平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甲乙接触面都为相同木板、丙接触面为毛巾),请你补全下列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猜想是正确的,其结论是
(3)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得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这是(正确/错误)的,因为

“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过类似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3)三次实验中小车在表面上停止得最慢,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