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在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将该实验作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为什么?        
(2)如图甲所示,BC段的CO2浓度增加速率较AB段慢,原因是          。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3)如图乙所示,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   。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   ,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在叶绿体   (填“内”或“外”)。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C3)的合成速率将会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4)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那么,当处于图甲中的D点时,图乙(即某个细胞)中的a   b(填“>”、“<”或“=”)。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要的酶是,过程②体现了生物膜的特点。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原生质体经过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双亲植株的根尖,通过、漂洗、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基因敲除”技术(通常叫基因打靶)的出现,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准确地“敲除”DNA分子上的特定基因,从而为研究基因功能开辟了新途径。该技术的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分离胚胎干细胞。从小鼠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在培养基中扩增。这些细胞中需要改造的基因称为“靶基因”。
第二步:突变DNA的体外构建。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使该片段上的靶基因失活。
第三步:突变DNA与靶基因互换。将体外构建的突变DNA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再通过同源互换,用失活靶基因取代两个正常靶基因中的一个,完成对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将第三步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转移到添加新霉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培养。
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敲除技术”以胚胎干细胞作为对象是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性。
(2)在第三步中,涉及的变异类型是
(3)在靶基因中插入neoR基因的目的
(4)假设经过上图表示的过程,研究者成功获得一枚“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并培育成一只雌性克隆小鼠,则:
①该克隆小鼠的后代是否都含有neoR基因,为什么?
简述如何利用上述小鼠才能获得符合需要的小鼠:
②若该克隆雌鼠与普通小鼠交配,理论上该克隆雌鼠产下抗新霉素小鼠与不抗新霉素小鼠的比例为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为了探究植物矿质吸收是否与水分吸收同步(即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特设计如下实验(下图):通过光照控制大麦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蒸发忽略不计),然后测定大麦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探究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
【实验设计】依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表5。

(1)表5中,如果实验条件X1代表光照,检测变量Y2代表大麦培养液中的Ca2+浓度,那么X2应为,而作为Y1的大麦根系水分吸收(或蒸腾量)可借助于测得。
(2)表5中的实验数据应按方式处理方可初步证实探究假设的成立与否。
A.比较Z1:Z3和Z2:Z4两个比值 B.比较Z1+Z2和Z3+Z4两个加和
C.比较Z1-Z3和Z2-Z4两个差值 D.比较Z1×Z2和Z3×Z4两个乘积
(3)为了进一步调查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5中的Y3至Yn应为
(4)实验条件Xl的光照既有光能因素又有热能因素,为区分两者,增设一实验条件X3
A.将II号杯置于晨光或夕照之下 B.在II号杯中加装散热搅拌装置
C.在光源与II号杯之间加装滤色玻片 D.将II号杯置于不同温度恒温水浴中
(5)在本探究中,检测变量Y2的初始浓度(大麦插入前)不宜过高,否则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 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 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思路:
结果预测:I.若,则是环境改变;II.若,则是基因突变;
III.若,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组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黄瓜幼苗的葡萄糖(C6H12O6)最大积累量比甲组减少mg/m2·s(假设光合产物为葡萄糖,每消耗6molCO2合成1 mol葡萄糖)。
(2)与乙组相比,丙组黄瓜幼苗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变化分别是,表明其光合作用强度,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是幼苗叶片中的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4)为验证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进行以下操作
①用分别提取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
②利用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③观察比较乙、丙两组滤纸条上呈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