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判断问题。

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表,完成下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旱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滩涂
43
-155
-2 027
0
17 627
水库坑塘
25 657
-33
-211
5 694
926
水田
76
-793
-1 053
0
0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A.水库坑糖 滩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滩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滩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滩涂 水田

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题:

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题。

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C.需修筑的隧道长
D.水源地污染严重

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乙地区花卉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
①较低的生产成本 ②肥沃的土壤条件 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答下题。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