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判断问题。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
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读下表,完成下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
旱地 |
城镇用地 |
工矿用地 |
草地 |
其他 |
河渠 |
489 |
-7 |
0 |
235 |
48 |
滩涂 |
43 |
-155 |
-2 027 |
0 |
17 627 |
水库坑塘 |
25 657 |
-33 |
-211 |
5 694 |
926 |
水田 |
76 |
-793 |
-1 053 |
0 |
0 |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A.水库坑糖 滩涂 水田 河渠 | B.河渠 水田 滩涂 水库坑塘 |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滩涂 | D.河渠 水库坑塘 滩涂 水田 |
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 B.水鸟栖息地减少 |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D.湿地面积减少 |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题: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地面沉降 |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题。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
C.需修筑的隧道长 |
D.水源地污染严重 |
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
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C.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
读图,完成下题。关于图中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乙地区花卉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
①较低的生产成本 ②肥沃的土壤条件 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答下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 B.气候、水文 |
C.土壤、植被 | D.植被、自然带 |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