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坪,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登罗浮,谒曹溪,往复万里,如步武耳。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北抵岷山,极于松潘。又南过大渡河,复寻金沙江,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由鸡足而西,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梧下先生①曰:“昔柳公权记三峰事,有王玄冲者,访南坡僧义海,约登莲花峰。海谓之曰:‘兹山削成,自非驭风凭云,无有去理。’玄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节选自钱谦益《徐霞客传》)
【注释】梧下先生:作者自称。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冬省,以为常觐:拜见。
B.心动归趣:赶快。
C.贵竹、滇南之亦几尽矣观:游览。
D.丽江木太守糇粮偫:储备。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徐霞客“旅行考察途中的艰辛”的一项是( )
①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②凌绝壁,冒丛箐
③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          ④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⑤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              ⑥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霞客从小想象力就特别丰富,十分喜欢山水。没有出门远游之前,他就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B.徐霞客平常也未曾写过什么文章,但出游的时候,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用笔写出所见所感。文章既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又好像是高手画出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C.徐霞客事母至孝,最初的出游,还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完成的。即便如此,他在外行走,心中仍时常牵挂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放纵心志游览远方,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
D.徐霞客临死时,认为张骞、玄奘和耶律楚材因为胸无大志只是奉命行事,所到之处和所作的贡献反而不如自己这样一个平常百姓,因而觉得自己死无遗憾。本文作者也用王玄冲的故事认同了这一观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2)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
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C.既东封郑,又欲(延伸,扩张)其西(疆界)
D.晋(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④吾还也。
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典句翻译。
(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以东
B.告以事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之活:存活,生存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善遇之击沛公于坐
B.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具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