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去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①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
②“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
①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
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2+会变成VO2+,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由 价变为 价。
(3)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下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
①气体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里面发生了化学变化。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概括化学变化实质 。
②为了使汽车尾气的污染更小,研究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专家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2)图乙是某同学模仿甲图构建的尿素[
]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D表示的是元素.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可以为科学实验所用,如图所示,玻璃瓶中都装满冷开水,并加入碳酸氢钠(一种 释放剂),将装置置于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选填"甲"或"乙")瓶中的铁钉先出现锈迹,原因是.
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台秤的读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课本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课本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大约为
毫米),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
;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
毫升水的试管
中;
③从试管
中取出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毫升水的试管
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
中取出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毫升水的试管
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
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9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
毫升溶液中有
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取1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体积
毫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的是.
A. |
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C. |
用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D. |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A. |
在一支试管中加人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
B. |
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毫升水的试管中 |
C. |
将高锰酸钾晶体放人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
D. |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
(4)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
;(用式子表示)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
)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
)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3)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