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 。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 ,B细胞有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3)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C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
(4)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
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 ℃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
(2)在O~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某新能源研究兴趣小组尝试用木薯块根的淀粉制备燃料酒精。他们用酶将木薯淀粉降解成单糖。查阅资料后,安装的酒精发酵装置、采用的发酵条件如图。
(1)向发酵瓶中加入5 g酵母菌开始实验。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并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实验过程中,通气阀②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目的是。
(2)第3天,取出少量发酵液,滴加含有的浓硫酸溶液来检测酒精。
(3)检测后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他们展开了讨论,认为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请设计实验对此因素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用表格形式呈现;用“+”表示酒精量,最高含量为“+++++”)。
(4)请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原理、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对细胞呼吸的理解能力。
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请回答: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分析图中A、B、C三点,可知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作用,其中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
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2)图中②、③过程中都有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
(3)过程①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在①~④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4)②和④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
试管 |
|||||
A |
B |
C |
D |
E |
F |
|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 |
+ |
+ |
- |
- |
+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 mL |
- |
- |
+ |
+ |
-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原液1 mL |
+ |
- |
+ |
- |
- |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 mL |
- |
+ |
- |
+ |
- |
- |
(5)加入蒸馏水1 mL |
- |
- |
- |
- |
+ |
+ |
(6)酶促水解反应 |
摇匀,37 ℃水浴中保温10 min |
|||||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 mL |
摇匀,水浴中加热1~2 min |
|||||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变量是。
(2)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3)上述实验中,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
(4)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5)如果条件所限,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可能的组合。
(6)本实验,能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填“能”或“不能”)。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