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使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产量。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
A.G/C B.A/T C.U/A D.C/U
如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⑦是糖蛋白(如干扰素),则该蛋白中的糖基与蛋白质分子的连接处可以是图中的② |
B.若⑦是抗体,则⑦从内质网腔到细胞外共穿过4层生物膜 |
C.在图中的结构①和⑧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D.⑦可能是胰岛素 |
下列关于遗传密码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与之相对应的遗传密码 |
B.GTA肯定不是遗传密码子 |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
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
能催化DNA分子一条链上两个相邻的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有
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②DNA连接酶
③DNA聚合酶④反转录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随机选取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花粉若干粒,均用15N标记所有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标记),以这些花粉作为亲代,将其培养在不含15N且适宜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先后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占染色体总数比、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含yR非等位基因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理论比分别为
A.1/4 1/4 | B.1/2 1/4 | C.1/4 1/2 | D.1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