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的实验操作,其错误之处是 。
(2)小芳在老师指导下纠正了操作,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在木块上分别放不同的砝码,重复(2)的操作,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粗糙程度 |
接触面积 |
压力/N |
拉力F/N |
1 |
木块与木板 |
40cm2 |
2 |
0.4 |
2 |
木块与木板 |
40cm2 |
4 |
0.8 |
3 |
木块与木板 |
40cm2 |
6 |
1.2 |
(4)本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 ,变量是
。小芳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了猜想 (选填上述猜想的字母序号)。
关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装置应选用图中的 ;
(2)冰块要用 (选填"较大的冰块"、"碎小的冰块"或"大冰块和碎小的冰块都可以" 。
(3)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 这段时间里,实验物质的状态是 。
科技小组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器材连接成完整电路。要求:
①滑片 向 端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②连线不能交叉;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 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 应位于 (选填" "或" " 端;
(3)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在零刻度线右端,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 "或" " ;
A. |
电流表没调零 |
B. |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4)问题解决后,闭合开关,滑片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为 ,则 的阻值是 ;
(5)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分析数据,还可得出: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选填"正"或"反" 比;
(6)另一小组的同学利用已知电阻 ,设计并连接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定值电阻 的阻值。主要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 和 ,电压表的示数为 ;
②只断开开关 ,电压表的示数为 ,此时通过 的电流为 ;
由此可得 的阻值为 (以上两空均用字母 、 、 表示)。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
(1)实验前,将杠杆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左端下沉,如图1所示,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 (选填"任意"或"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两个钩码,如图2所示,则在B点处应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原位置平衡。在A、B两点各增加1个的钩码,则杠杆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 (选填"普遍性"或"偶然性"),应改变钩码个数及悬挂位置,多次进行实验;
(4)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重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3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重为0.5N,则杠杆重力为 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位置设在 (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得出。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
(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 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 ,绘出如图2所示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 ,对应的 为 ,此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 ;
(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 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 (选填"虚"或"实" 像;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
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
(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3)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