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生物活动小组要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进行研究性学习,对 DNA 分子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 DNA 分子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 DNA 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该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14N -DNA ;在氮源为15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15N -DNA 。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 DNA 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位置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
如果DNA 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
如果 DNA                              ,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二代(Ⅱ),请分析:
如果DNA1/4在重带位置3/4在轻带位置,则是                  
如果DNA1/2在中带位置1/2在轻带位置,则是                   
(2)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 DNA 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1/2 , 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随着科技发展,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乙图中的“抗虫基因”是利用甲图中的方法获取的,该方法称为。此过程中所使用的酶是。除酶外还需要加入引物,其原因是
(2)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乙图为获得抗虫棉技术的流程。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图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
(3)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C、D、E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的具体方法是使用________与提取出的________做分子杂交。
(5)科学家将植物细胞培养到________,包上人工种皮,制成了神奇的人工种子,以便更好地大面积推广培养。

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
、、
(1)图中载体质粒的实质是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重组质粒组成中除插入目的基因外(本题中的目的基因是),还包括、终止子以及_
(3)从图中可见,mRNAl和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
(4)普通番茄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后,经③脱分化过程形成,然后诱导出试管苗,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
(5)图示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具有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以及能等优点。
(6)下图为上图中质粒的简图,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的酶切位点,ampR为青霉素抗性基因,tc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P为启动子,T为终止子,ori为复制原点。已知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有包括EcoRI、BamHI在内的多种酶的酶切位点。

将用EcoRI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质粒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其中由两个DNA片段之间连接形成的产物有种。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酶切时应选用的酶是
(7)如下图甲,获得目的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处,DNA连接酶作用于处。(填“a”或“b”)
(8)如图下乙是该目的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图中3和4的核苷酸相同否?

胚胎干细胞是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其作用如图所示,a~d表示不同的细胞,①~④表示有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形成需要经过细胞的________过程。
(2)自然条件下,造血干细胞不能分化形成皮肤、神经等其他的组织和细胞的原因是:细胞中________的结果。成熟的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
(3)a、b、c、d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是经过了________的刺激。
(4)有些人对花粉过敏,会出现皮肤荨麻疹。其原因是:吸入花粉后,在花粉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________吸附在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之结合,并释放出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________,使皮肤出现红肿现象。

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Ⅰ: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下表: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下图: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旺盛分裂。
(1)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衰老可能与端粒截短有关,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即端粒。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与特异性染色体端粒的长短有关。随着每一次分裂,端粒的长度都要缩短一些,一旦达到“关键长度”,细胞增殖就结束。然而,人的骨髓细胞和癌细胞,在端粒酶的作用下,会伸长已缩短的染色体末端。因此,这些染色体就能快速地进行细胞分裂而不会达到“关键长度”,细胞就持续增殖。细胞衰老可能是在端粒DNA序列“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2)请指出端粒酶、端粒长度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癌症发病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转变为癌基因。请结合端粒的有关知识,指出癌基因使细胞无限增殖的可能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利用上述材料描述两种延缓细胞衰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下图所示。

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
(3)F2出现三种基因型的根本原因是。请写出F2自交的遗传图解,并注明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4)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F1的性状。若子代表现情况是,则该左旋椎实螺是纯合子;若子代的表现情况是,则该左旋椎实螺是杂合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