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材料一中的决议是怎么概括“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的?文革哪一年结束?
结合材料二,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个案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3)“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无限崇拜毛主席,最主要的是因为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请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反面教训?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如右图)。为迎接上海世博会,某班准备以“科技改变生活”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一]知识回顾
(1)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你认为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会展示哪些先进的科技产品?(至少2例)
(2)“海宝”的设计反应了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这与世界近代史上哪一运动宣扬的理念一致?
(3)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举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资料收集
以下是几位同学收集到的图文资料:
[探究三]分析整理
(4)请认真分析上面收集到的图片资料,请判断哪些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有关?
第二次科技革命:(只填序号)
[探究四]深入研究
(5)“知识改变命运,科技优化生活”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广告语。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多,试举例说明。(2分)
围绕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请你为美好城市的建设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取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忌也不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本国的社会改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材料二: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历史上大规模吸取中国文化而进行的重要改革及其影响。
(2)、日本在19世纪中期“顺利地实现本国的社会改革”这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哪一政策?
(4)、分析以上材料,你认为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有哪些?
读图说史:
(1)、图一形象地说明哪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该人物在经济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苏联的哪一经济体制造成图三所反映的经济状况?中共为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走上了什么样的建设道路?
(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 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 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据材 料二、三结合所学,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