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导的。”                               
——周恩来
材料三:如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
(1)结合材料一,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请问这个原则是什么?请你说出这个原则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这是周恩来在哪一年哪个会议上的讲话?这段讲话体现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材料三,图中记录了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你觉得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他们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政见的权利,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学习哪家的思想,为什么?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此王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回答:
(1)此材料讲述的是何人?与历史上的哪一成语有关?
(2)经过努力后,此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看图

(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他有哪些主要成就?
(4)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为巩固国家统一,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对这一主题内容感兴趣的小强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西周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3)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
(4)从古代统治者巩固国家统一的行为中,说说你得出什么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