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正确的态度成就人生》一文,完成小题。
①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坚持不懈地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地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抵达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②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人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上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中淡然自如。
③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正确的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注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且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是明朗、坚定、睿智、乐观的,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着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
④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⑤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条绿色藤蔓的话,那么正确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些藤蔓上的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后,最后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
⑥如果你生活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或许,你会因此而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第③—⑤自然段,作者认为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有哪些意义?
仔细阅读第③段, 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
感动是一种养分
①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②譬如看见一只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又匆匆飞走。譬如。可就在这一瞬间,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
③其实,生活中让我感动的细节太多了。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翼翼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艰难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④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
⑥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⑦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睦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每一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溃,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⑧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⑨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阅读全文,归纳作者认为“感动是一种养分”的原因。(2分)
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第②段空缺处补上一个让你感动的例子。(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⑤段中,“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殷雪梅同志生前是金坛市城南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排队前往影剧院。当殷雪梅带着学生队伍沿斑马线过马路时,突然,一辆白色小轿车飞驰而来。危急中,殷雪梅张开双臂奋力将五六名学生一起推到路边,而自己却被轿车撞飞。虽经全力抢救,但她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殷雪梅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孩子们,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离开了她为之奉献了终生的教育事业。
②4月7日那天,整个金坛都在流泪。十里长街,十万之众,为她送行。人们自发地扶老携幼,肃立路旁。他们之中。有学校师生,有公务人员,更多的是蹬三轮的、打工的、种地的、卖菜的……殷雪梅的事迹令老百姓泪流满面,也一定会拨动你的心弦。请写出令你感动的原因和你从中吸取的“养分”。
令你感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从中吸取的“养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袁省梅的《又到槐花飘香时》一文。(20分)
①当我写下“槐花”这两个字时,我的心里眼里满满盛放的都是一串一串的槐花。那些挂在树梢枝杈间的,隐在小小绿叶中的,盛在盆里碗里母亲手里的……槐花,槐花。默默念着,就好象在呼着谁的名字。村里乡间,不知有多少女孩子都以它为名啊。面对槐花,任何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和多余,你只有用你的目光去欣赏,去感知,然后想象就会随着槐花的美丽和清香翩跹。
②往往的,春寒刚过,桃园里,小院子,桃花杏花就赶趟似的,瑟瑟着,将一张冻红的小脸装扮出几多可爱可怜的模样,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它煞费苦心。可是,它们倒好像谁的情都不理会,几滴细雨一场尘风过去,就香消玉殒,零落成泥。桃花杏花凋零后,村子进入暂时的沉默和黯淡,没有几天,风不再寒冷,阳光也不再是慵懒的模样时,槐花开了。
③气味总是先行。或许是一个清冷的早晨,或许是静谧的月下,不管怎样,不可能是中午。中午太吵。中午,各种的气味在阳光的牵扯下,在风儿的逗引下,在跑动孩子衣角的扇动下,在男人女人匆匆脚步的扯拽下,在牛马鼻息脚踏的冲撞下,乱哄哄的,如赶集的脚步,汇集,融合,分散,纠缠,气味就分辨不清了。在清晨或者月下,扫院子的女孩、编帽辫纳鞋底的女孩闻到了一股香味,不馥郁,不浓烈,如她们的心思,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味道。顺着味道,就看见了粗糙的树皮、黑铁的树杆上,不知什么时候挂了一串一串的槐花。女孩停下手中的活,望着那雪白雪白的槐花,就要愣怔、发呆半天,或许她们在惊讶,这样干巴的树干皲裂的树皮,怎么就长出了悬挂了一串一串这样美丽的花儿了呢?花儿是如她的味道一样,干净,清爽,美到极致。直到母亲喊了一声“快来捋槐花”,才回过神来,不情不愿地,心疼着,小心地捧着槐花,一串花要在手里端详好久,好像怕惊扰了谁的梦般,才轻轻地,悄悄地,不忍心地,一颗一颗摘了下来。
④槐花一开,整个村子都忙开了。忙着捋槐花,蒸槐花饭。
⑤仲春时节,槐花盛开或者将开未开时,槐花饭是家乡人饭桌上的一道时令饭菜。槐花饭好看好吃,色香味形俱全,制做起来也不麻烦。将槐花捋下,洗净,待水分沥净,切点青葱,加少许肉丁,撒些干面粉,添了油盐等佐料,拌匀,上笼屉蒸不到十分钟,掀开笼盖,槐花的清香先扑面而来。尝一口,软软却有点劲道的槐花饭,伴着槐花特有的清香,让人直吃得肚圆饭饱。若是什么调料也不放,只用少许的面粉拌了,蒸熟,也好吃。咬一口,槐花原汁原味的香先溢了满嘴。
⑥由于槐花花期的短暂,加上槐树枝条上多刺,人们采摘槐花,总是用铁钩钩扯。经常的,花儿拽下了,枝条也跟着扯了下来。花期过后,槐树往往是残枝败叶,有的枝条耷拉着垂了下来,枝条上绿的树叶也在渐渐地枯萎,而有的地方没了树皮,白生生的树干裸露着,让人看了不禁感叹,这,是槐花的幸还是不幸?是槐树的幸还是不幸?树如人,花亦如人,有些事情的得失真的难以理清。
⑦只是,槐树还是一如既往地开花,开满树满枝的花,雪白雪白。
文中第②段将桃花杏花的盛开写得那么可爱可怜,又把它们的凋落写得如此凄美,作者的用意何在?
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标题“又到槐花飘香时”中的“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文字,请从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链接】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两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宋学孟《柳叶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努力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定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到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选文③、④、⑤段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自卑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的? ( 4分)
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选文第⑥段可以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
打不碎的韧性陶瓷
①陶瓷,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然而,陶瓷的脆性一直是它的致命弱点,如果能够克服这个弱点,再加上它原有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非常有价值的性能,那么陶瓷材料的前途将远远超过现代的优质合金。
②可喜的是,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克服陶瓷脆性的“药方”
③首先,从改善内部结构着手。研究表明,在陶瓷的原料中添加少量的氧化钇、氧化镁、氧化钙等粉末,经高温炼制成氧化锆陶瓷后,其中的氧化锆便生成两种晶体:立方晶体和四方晶体。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四方晶体便变成一种单斜晶体,体积迅速“膨胀”。由于晶体的体积急速增大,进而可阻止陶瓷中原先存在的细微裂纹的扩展,陶瓷就不会破裂了。有人在氧化铝坯料中加入二氧化锆,当加入量为基体体积的15%时,陶瓷的硬度可以提高3倍,有人称之为“陶瓷钢”。
④其次,将纤维均匀地分布于陶瓷的原料中,以提高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其原理与我们在石灰中加入纸筋相类似。这是因为,将纤维加入陶瓷原料中,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纤维不易拉断,在工作时可承担大部分外加负荷,减轻陶瓷的负担,使裂纹不易产生;纤维与陶瓷体结合在一起后,具有很大的摩擦力,于是,陶瓷的韧性可以大大增加;即使陶瓷出现了细微裂纹,纤维也能将它们紧紧拉住,使裂纹不至于进一步扩展开来。
⑤第三,还在改善陶瓷表面状态方面下功夫。一般来说,陶瓷的断裂大都从表面开始,因此,改善陶瓷表面状态就犹如为防止陶瓷的破损设下了一道屏障。具体方法为:通过化学和机械抛光技术消除陶瓷的表面缺陷;对氮化硅、碳化硅等非氧化物,只要通过控制表面氧化技术,就可消除表面缺陷或使裂纹尖端变钝;通过热处理也可达到表面强化或增韧的目的。
⑥经过特殊加工的陶瓷,再也不是那种碰不得、摔不起的“瓷娃娃”了,即使把它丢在水泥地上也毫无损伤。这种打不碎的陶瓷,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高科技领域,如用来制造汽车、飞机、快艇的发动机和其他重要零部件。这类陶瓷材料无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药方”具体指什么。
写出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能删去的理由。
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借助文中知识,分析韧性陶瓷能有如此性能的原因。
韧性陶瓷制作的菜刀,硬度极强,仅次于金刚石。用它处理食物不易粘连,能切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永不需要磨刀。即使面对冷冻肉品这样难处理的食材,陶瓷菜刀也不会崩刃,在韧性方面相对于传统陶瓷有了很大进步。

阅读池莉《不仅仅是左手》一文。(16分)
①17岁那年秋天,我被下放到农村做知青,几个月之后,被选拔到大队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学生就不怕我,很多课我都上不下去。校长鼓励我不必怕学生,要我向王老师学习。
②我们学校的王老师,男,中年人,大个子,宽肩膀,胡子拉碴,少言寡语,非常威严。王老师走路总是甩开膀子迈大步,模样好生坦然潇洒,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我们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凡路上遇见王老师,都要抢先问候,都要为他让路,还要夸他教书教得好。王老师的书,就是教得好,从他班里毕业的学生,算盘打得风流水转,出了校门就可以当一个小队会计。对付最顽皮的男生,王老师一向只用一只手,左手。王老师不是左手力气大,是力气不大,主要是轻重感觉好。王老师用左手把调皮学生的后颈脖子拎起来,从窗口轻轻扔出去,从来没有把学生摔出事情来。贫下中农谁家有一个甚至多个不爱念书的调皮小子,爷娘老子也都是不怕的,大家便都指望王老师整治。王老师这只左手的一扔,多年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③然而,作为教师,仅有武力是不够的。最初,我以为王老师的威信就是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后来,我慢慢发现,王老师门门功课都教得好,语文、数学、体育、美术,他可以一个人包办。同时,王老师还会修雨伞,做木工,打草鞋,箍水桶,烧锡补焊。王老师有一只工具箱,那简直就是百宝箱,他想要钉子就可以掏出钉子,他想要铁皮就可以掏出铁皮,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王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要过春节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请王老师写对联。也总有一些人家会贴别人写的对联,这就更是为王老师提供了比较,贫下中农过春节有的就是时间,又没有什么娱乐,大家成群结伙到处闲逛,挨家挨户比较对联。这一比较,显然还是王老师的字好。四村八里的人家婚丧嫁娶,也都要请王老师去做司仪。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厨子来不了,王老师也当厨子,王老师从打豆腐到红案,都做得得心应手。一般凡有人请,王老师是有求必应。但凡王老师应了的事情,一概都做得利索漂亮。而他自己呢,则又有一条人生的座右铭:万事不求人。王老师是从来不去麻烦任何人的,他自己什么都会做,他就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于是,王老师的威信怎么能够不高?谁家的孩子他不敢打?打了家长还要感谢,因为他们认为这就表示王老师重视了他们的孩子。
④我17岁的时候,见识了王老师,也是十分佩服的,觉得他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啊!但是,真正认识到王老师的价值,却是在多年之后了。那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成家了,在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面前常常捉襟见肘,便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我那乡村小学的王老师。在琢磨中,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想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想要骄傲又淡定,是何等不容易啊!在那赤贫的年代,王老师仅凭一只小小的工具箱,就能创造与修补着他自己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乡亲们的生活,他该付出了多少智慧、勇气、精力与辛劳啊!30年过去了,王老师依然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唯一一个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全部生活的人,唯一一个最贫穷却最有志气的人。有志才可以帅气,有气才可以帅体。因此一个贫穷的乡村小学教师,才会那么的神气,那么的体面,那么的受人尊重。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但是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
⑤从王老师身上理解和领会到的道理,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诲。由此我懂得,一个人无论穷与富,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有体面与高尚。有体面与高尚才有真正的美丽。这美丽是一种大美,仿佛太阳、月亮、森林与鲜花,天然大方,超凡脱俗,使自己怡然自得,让懂得它的人赏心悦目。一个人这么活一辈子,便够了。 (选自《读者》2006年第7期,略有改动)
文章开篇写我刚到乡下教书有阻力有困难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在“我”看来,王老师的威信不仅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还在于什么原因?(4分)
请说出第④段画线句“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在文中的含义。(4分)
池莉说“有体面与高尚才有真正的美丽。”请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