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B.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
C.因跪请秦王 |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
B.秦王不怿,为一击击怿,高兴。 |
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演奏。 |
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 |
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部使者陈边事 陈:陈述 |
B.独驰入其壁壁:营地 |
C.桧将械送金人械:刑具 |
D.假僧舍居之假: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②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
B.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②豫悚而立曰 |
C.①然以汝为儒士②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 |
D.①志在为国复仇②颇为诸公所知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B.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C.汝为身长 / 七尺疏眉 / 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之 / 溪上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D.汝为身 / 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 / 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7分)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分)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谈谈你的学习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 |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 |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劫:劫持 | D.期为君子之归期:希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遗善为闾里传为焦仲卿母所遣 |
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娘以指扣门扉 |
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2)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21分。
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放纵、游荡)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měi]己然,虽胡氏亦然。
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zī]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覣然①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
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②于中,而襮③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
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①覣(wēi)然:出众之貌。②弸(péng):充满。③襮(bó):显露。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朋试于有司居:过了 |
B.若将浼己然浼:沾染 |
C.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逆:迎接 |
D.邑豪以为谚谚:谚语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②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B.① 彼贤者道弸于中②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C.① 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②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
D.① 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②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胡叔才走上追随圣贤的道路,胡叔才的父母舍得花费重金支助胡叔才外出求学,这是作者认为胡叔才父母贤明的根本原因。 |
B.胡叔才同乡之人遇到读书人往往指手画脚,远远避开,是因为他们认为读书只会耗费资财,无所成就。 |
C.胡叔才第一次落第回家,遭到乡人的非议讥笑;但他的父母教导他的诚心反倒更加坚定,再次拿出巨资资助他出去求学。 |
D.胡叔才第二次落第后,内心痛感愧对父母,无颜回家,后来在作者的一再劝说之后,坦然醒悟,这才准备行装回去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
(2)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3)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原文说“独叔才之父母不然”,“然”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每小题3分。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着 |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斜着眼睛看人,谓伺机夺取。 |
C.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不快乐 |
D.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适:往 |
下面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相与枕藉乎舟中 | 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
C.快哉此风。 | 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A.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 B.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
C.北合汉沔 | D.草木行列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但并没有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 |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这里提到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