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新中国成立60年,广播体操曾经是政治、曾经是暗示、曾经带有色彩,也曾经是国家主义“身体政治”的浓缩物。最终,每一套广播体操都在不经意间化为所在时代的符号。这体现出( )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B.文化反映政治并决定政治的发展 |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
D.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
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
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