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教育部要求在教育系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新时期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重庆一中积极响应号召,将开展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研读下面三则材料,概括介绍什么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30字以内)
材料一:郭明义,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21年义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爱心团队遍布了17个省市,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虽然我们没权利要求大家付出自己的所有,但大家是否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新华网)
材料二:雷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百度文库)
材料三:“新民网”发表评论说道:“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雷锋并无需过多的被要求去做什么,或者去学什么,甚至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学,而是发自内心的举动,让这种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行为规范。”(新民网)












 
 
 
 
 
 
 
 
 
 
 
 
 
 
 
 
 
 
 
 
 
 
 
 
 
 
 
 
 
 
 

在此次活动中,我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
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蓄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3
分)
示例:团队名:春风送暖
理 由:春风送暖,既指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成立在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我们的志愿者将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团队名:               
理 由:                                                                  
                                                                   
顾律同学想加入志愿者团队,但他却很担心地说:“以前雷锋扶摔倒的老人、帮陌生人照顾孩子得到的是感谢与微笑,但现在做这样的好事可能会被误解甚至被讹诈。”请你劝劝他,让他也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行列中来。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名著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三年就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安徽省芜湖市的中考为例,多年来一直把名著题作为必考的题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观看“中国古典名著改篇的影视作品”上,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能看出中美两国教育机构的共同做法是什么?
答:

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你成长的意义。
答:

②你认为浅俗化的经典阅读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请写出两点)
答: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假如中考之后,你的父母买了28日的车票,准备带你去上海看望爷爷、奶奶。这时,你却接到通知,29日班长将组织全班同学聚会,并邀请班主任王老师参加。你思考再三,不得不放弃这次聚会。
给你的班主任王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请将短信内容写在下面。

语言积累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成语在汉语言文化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因而成语的积累就显得很重要。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七嘴八舌说成语”的语文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采用归类学习法,经过思考,根据成语的特点,大家将成语归为:数字成语、生物成语、时令成语、故事成语等等几类。
请你根据上述归类,按下面分类各写两个成语:(3分,每个成语0.5分)
数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成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时令成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成语写一个典故成语,并简单说说其典故来源。

读下面一则新闻,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本报讯(记者赵飞鹏通讯员袁延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南阳境内蓄水淹没的区域被称为“考古天堂”,近年来出土文物5万多件。11月12日,“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这里也是楚文化发源地。2003年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对南阳丹江口库区淹没线以下区域的普查,确认有价值文物发掘点116处。
一场文物抢救行动随即展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的80多支专业考古队云集这里,历时8年,发掘珍稀文物数万件套。
这次“南阳文物展”展出的134件青铜器、玉器、陶器和汉画像石是这些出土文物的代表。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徐光冀认为,这些文物对研究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过渡区域的古文化地域特点,探究楚文化渊源及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此次展览由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展期为两个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典文学院决定把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喜讯传出,立刻在国内引起轰动。据有关人士分析,此次莫言获奖,或可引发文学、语言等专业重新追捧。在国人为之欣喜之余,也再次激起人们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的热情。
材料二:莫言接受记者专访(节选)
记者:莫言老师,您好。先向您说声抱歉,这个时候采访您实在是给您添乱了。我知道您这个时候特别忙,也特别累。
莫言:你没有错,都是①
记者: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国人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错了。
记者:②
莫言: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奥运比赛不一样,奥运会你得了奖,得了冠军,你就真的是世界第一了!但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不能说你就是最好的,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有可能一个什么奖都没拿到的,他比你更是一个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比你的更好,这都不一定。所以对待诺贝尔文学奖不必盲目迷信。
材料三: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各界掀起另一股“莫言热”,与文学无关,只与利益相连。小到烧饼、炉包,大到城市规划,高密以及周边地区都在因莫言分享着这场“诺贝尔”盛宴。难怪高密人都说,眼下高密最知名的特产其实是“莫言”。
请联系上下文,在材料二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根据材料二中莫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推断,你觉得莫言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会有什么看法?请试着写出来。
“莫言”与“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元芳”一起当选2012年流行文化热词,你认为“莫言”当选热词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