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进行“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实验时,实验台上给他提供的器材有:6V蓄电池、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1.5A)、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电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7Ω)、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明在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选择了正确的量程.请你帮他在图中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同时将滑动变阻器连接好,要求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调到 (填写“C”或“D”)端.
(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很大,立即断开开关.产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和 .(填写序号)
A.小灯泡短路 B.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C.小电灯的灯座接触不良 D.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E.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放在了最小阻值处
(4)排除故障后,为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判断灯泡是否正常发光的依据是___________.
(5)小明发现,由测量数据计算可知:小电灯亮度不同时灯丝的电阻不相等.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在测定一金属零件密度的实验中:
(1)①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零刻线,发现指计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结果如图(b)所示,零件的质量为g。②在量筒内注入62mL的水,将系上细线的零件没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c)所示,零件的体积为cm3。③根据以上数据,可得零件的密度为g/cm3。
(2)若零件磨损,其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像。
(2)向水凸透镜内(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透镜。
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远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m |
0.5 |
0.8 |
1.0 |
1.1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2m |
0.6 |
1.0 |
1.3 |
1.5 |
1.6 |
1.7 |
1.7 |
1.7 |
1.7 |
1.7 |
3m |
0.8 |
1.3 |
1.6 |
1.9 |
2.0 |
2.1 |
2.2 |
2.2 |
2.2 |
2.2 |
4m |
0.9 |
1.5 |
1.8 |
2.0 |
2.2 |
2.4 |
2.5 |
2.6 |
2.6 |
2.6 |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条件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活动中,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闭合开关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
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否定了猜想一。
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
实验次数 |
电压(伏) |
电流(毫安) |
电阻(欧) |
1 |
1.4 |
12 |
116.7 |
2 |
1.6 |
14 |
114.3 |
3 |
1.8 |
16 |
112.5 |
… |
… |
… |
… |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伏。
(3)在实验二测定LED灯电阻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移动。
“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下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