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气体实验,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MnO2和H2O2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MnO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 __作用。
(3)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乙
同学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均为固体)的方法来制取氨气,乙同学应选择制取氨气的发
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4)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 ___。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检验气体是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 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就得出了猜想Ⅱ是正确的结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 。
(5)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洗。大试管清洗干净的标志是 。
一包黑色粉末可能由氧化铜、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选择以下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Ⅰ.小亮用装置A 与E连接,关闭弹簧夹X,给排尽空气后的盛有黑色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加热。一段时间后,若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判断该黑色粉末的成分是 (10)(写化学式),写出产生上述现象时,玻璃管内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1);
若黑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也不变浑浊,则无法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
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小明帮助小亮又进行如下实验:他将干燥的氢气与A中的黑色粉末反应,并检验其产物。你认为他应选择的仪器装置以及连接顺序依次为 (12)(填字母代号),在给黑色固体加热前,应先通入氢气,目的是 (13)。
若实验现象为 (14),则黑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铜;若无上述实验现象则为木炭。
Ⅱ.除上述方法外,小强又设想出另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再加入过量(15)试剂(填试剂名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现象 |
结论 |
|
① |
有黑色不溶物,溶液呈蓝色 |
(16) |
② |
(17) |
只含木炭 |
③ |
(18) |
(19) |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1)请你从图甲中选择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2)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要从_______(填“a”或“b”)进入集气瓶。
(3)闻氨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乙是利用氨气做的一个趣味实验(夹持设备已略去),烧瓶中装有干燥的氨气,胶头滴管中装有水,先关闭阀门,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内,然后打开阀门,请你描述烧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6分)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
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
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
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拓展延伸]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是一些与燃烧有关的成语的文学解释,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以下成语的化学含义。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某工厂现有含少量铁屑的铜屑废料。某校九(5)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从中回收铜,他依据“绿色化学”的思想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Ⅰ(物理方法):将磁铁接触铁屑和铜屑混合物,铜和铁分别得到回收……
方案Ⅱ (化学方法): 过程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完成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②B可能为 ___________;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确定给铁屑和铜屑加入的B已经过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方案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有:铜得到了回收,。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0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0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0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0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
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