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
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
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 (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
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
[拓展延伸]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 ;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是一些与燃烧有关的成语的文学解释,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以下成语的化学含义。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如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仪器名称分别为:a b .
(2)小丁同学用乙装置制取氧气,他选用的试剂是 ,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类型为
(3)戊中的现象是 .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并适当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
(1)乙醇俗称,它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单质C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想知道乙醇的燃烧产物一定含有H2O外其它产物是什么?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后的产物一定含有H2O外其它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H2、CO2、CO等气体。
【猜想】
猜想1:只含有CO2;猜想2:只含有CO;猜想3:含有。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及仪器:浓硫酸、石灰水、氧化铜、酒精灯、广口瓶、导管、硬质玻璃管、胶塞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将乙醇燃烧的产物通入盛有足量的石灰水的广口瓶中。 |
。 |
猜想3成立 |
②继续将①中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广口瓶,再通过盛有热的。 |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
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和。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猜想④: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成立,若
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成立。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 |
Ca(HCO3)2 |
Mg(HCO3)2 |
Ca(OH)2 |
Mg(OH)2 |
CaCO3 |
MgCO3 |
溶解性 |
可溶 |
可溶 |
微溶 |
不溶 |
不溶 |
微溶 |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 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
(化学式),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