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在必醉:                                                                
环堵萧然:                                                                
⑶短褐穿结                                                                
⑷以此自终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                               ”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分别是                              
陶渊明“好读书”却又“不求甚解”,这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甲]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选自<江天一传>)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传>)
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尝人曰语:告诉。
B.畚土筑垣以居躬:亲自。
C.入学舍窃:私下。
D.冕小儿若不见恬:恬淡,因在佛寺读书,心境淡泊。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事母及抚弟天表暮归忘
B.县令傅岩其才安阳韩性闻而
C.每试,拔置第一听已默记
D.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安阳韩性闻而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分)

A.江天一年幼时就有孝顺的品性,父亲去世了,他就侍奉母亲,抚养弟弟。他认为,读书人必须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写好文章。
B.王冕年幼时却不大孝顺,父亲叫他去放牛,傍晚竟然忘了把牛带回家,以致这头牛践踏了人家田里的庄稼,父亲因此发怒打了他一顿。
C.江天一和王冕都好学,苦读,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D.他们之所以能够成才,除了他们自身好学苦读之外,江天一得到县令傅岩的赏识,王冕得到母亲的支持和老师韩性的指点。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晖同县张堪有名称(2)乃晖臂曰(3)举手未敢(4)子孙窃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
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 选贤能 (2)货其弃于地也
(3) 阡陌交通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乙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
其中最主要的是 (2分)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
B.时先主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大泽乡
C.遂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
D.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扶苏以数谏故
C.遂许先帝以驱驰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谓计将安出(徐庶)

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甲文: _____乙文: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 选贤能 (2) 男有,女有归。 (3)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5)屋舍俨然(6)如外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甲]文段从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