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玉阶怨
谢朓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谢诗首二句“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描绘了一幅的景色,“流萤飞复息”运用的是的表现手法。李诗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是写的情景,其妙处是。
2.这两首诗都有“下帘”的动作描写,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试从写景、叙事、抒情、写法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可全面谈,也可侧重一两个方面谈)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A.首句忽发奇想,破空而来,似大潮平地涌起,令人在意想不到的惊奇中产生了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 |
B.第二句落在“愁”字上,点明“三千长”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
C.第四句以“秋霜”代白发,带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得”字显现出诗人受到排挤压抑之后的不平之气。 |
D.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愁,着力渲染了久积于心的怨愤和抑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 |
诗歌以“白发”开篇,好处是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抒发了作者知己难遇,生不逢时之感。 |
B.第三句写作者登楼远眺,只见茫茫宇宙,空间辽阔,与第一句、第二句相连,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图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好了铺垫。 |
C.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独”与绵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相对比,烘托出了苍凉悲壮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悲伤之情。 |
D.全诗句式长短参差,前两句音节舒缓,传达了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音节急促,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神态。 |
全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与情绪是——————————————————————
阅读下面潘阆写的这首宋词《酒泉子》和南宋词人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潮》中写涨潮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
忆现潮,满郭(1)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2)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1)郭:外城。(2)几:几回。)
《闻鹊喜·吴山观潮》周密
海水天碧,染就一江秋色。鳌(1)戴(2)雪山龙起蛰(3),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释:(1)鳌:传说中海中的神龟。(2)戴:头顶着。(3)蛰:动物冬眠、蛰伏。)
试与潘词中画线的句子作比较,说明你更喜欢哪首词的描写,为什么?
在下边两道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下边两首唐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与同。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