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小题。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 的美丽画面。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 ①红,脉脉蒹葭浦 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③.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 ④举。
[注]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1)根据词意,完成填空。
紧承"盈盈女",下阕以" "喻荷花,与上阕" "一句照应。
(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
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
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按要求默写填空:
(1)留连戏蝶时时舞,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 , 。"(《岳阳楼记》),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4)高度决定视野,古代许多诗文包含这样的哲理,请写出上下相连的古诗文名句: , 。
文言文阅读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②,河南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 持节 ③ 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 ④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 ⑤切谏,不得久留內,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 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 ⑦°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节:符节,皇帝派遺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屡次。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 |
使: |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 |
乃: |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的品质,从原中" "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