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聪和小明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小聪和小明两人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时的情形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 是正确的(选填“甲”或“乙”)
(2)他们正确进行实验后,测出如下表中的数据,实验装置如图丙、丁所示.
物理量 |
试验1 |
试验2 |
试验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2.0 |
1.4 |
2.8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67% |
|
|
①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丙 图所示的装置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所示的装置做的实验,实验2的机械效率为 ,实验3的机械效率为 .
②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③比较实验1和试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l 、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中的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有用功 W 有/J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 (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l.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1.l |
0.5 |
0.55 |
(1)比较第1 次实验和第2 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第3 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
(3)第3 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 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加”或“减小”).因而,由第2 、3 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右端下倾,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目的: 。
(2)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 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 即可.
(3)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
(4)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
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光明中学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小组 |
钩码重G(N) |
动滑轮G′(N) |
拉力F(N)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0.5 |
0.4 |
0.35 |
47.6% |
2 |
0.5 |
0.4 |
0.38 |
43.9% |
3 |
1 |
0.6 |
0.62 |
53.8% |
4 |
1 |
0.8 |
0.71 |
46.9% |
5 |
2 |
0.6 |
0.98 |
68.0% |
6 |
2 |
0.8 |
1.06 |
62.9% |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_
(2)1、2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滑轮的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3)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碰到水平面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__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__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___(选填“大”或“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该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下面的探究实验中,也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图中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
A.力是看不见的,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它
B.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2)若要探究电阻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乙图中 (选填“A”或“B”)烧瓶中的电阻与甲图中的烧瓶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
(3)小明提议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该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应选择乙图中 (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并联,并将其中一烧瓶中的液体换成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