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聪和小明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小聪和小明两人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时的情形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 是正确的(选填“甲”或“乙”)
(2)他们正确进行实验后,测出如下表中的数据,实验装置如图丙、丁所示.
物理量 |
试验1 |
试验2 |
试验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2.0 |
1.4 |
2.8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67% |
|
|
①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丙 图所示的装置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所示的装置做的实验,实验2的机械效率为 ,实验3的机械效率为 .
②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③比较实验1和试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2)小明调整好蜡烛的高度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小明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烧瓶中铜丝电阻小于镍铬合金丝电阻.
(1)实验中两金属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 反映出来的.
(2)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A、B两烧瓶中需装入初温相同、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同种液体.
(3)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选用煤油而不用水的主要理由是 .
A.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煤油的密度比较小
C.煤油的比热容比较小 D.煤油的热值比较大.
为了鉴别一金属块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物质名称 |
密度/(kg |
银 |
10.5×103 |
铜 |
8.9×103 |
铁 |
7.9×103 |
铝 |
2.7×103 |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 g;
(3)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入已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体积V= cm3;
(4)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3,由下面密度表可知,该金属块可能是用 做的.
如图所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中:
(1)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 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大小.
(2)比较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3)比较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次实验。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拉力(钩码总重)F/N |
0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伸长量△L/cm |
0 |
0.40 |
0.80 |
1.70 |
1.60 |
2.00 |
2.40 |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中做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像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