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告别了过去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世界。
【山河悲愤】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0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年前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并彻底毁灭了它”;110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1)材料中“170年前”、“150年前”、“110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有人认为中国遭受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抗争探索】如图
(2)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上述图片,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运动?
①“自我疗伤” _____________
②“温药慢治” _____________
③“猛药重治” _____________
【外交历程】(3)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三次建交高峰。尤其是72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形成第二次建交高峰。请指出1972年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其原因。
【走向世界】(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请你完成下列任务:老师给你四个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用这四个词写一小段话说明上述观点。(要求:包括以上四个词,表述顺畅,符合逻辑,100字以内)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请列举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称。
请列举出清朝的疆域四至。
材料1 “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其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两口。他们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许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又买了两三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1)小说反映的故事是否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情况一样?具体说明一下故事中“机户”、“机工”所指的内容。
(2)故事说明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怎样的变化?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我国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